北京陽性郵件郵寄8天 病毒量仍超預期

疾控人員在陽性國際郵件上有何發現?專訪海澱區疾控中心主任

17日至18日,海澱區又增2例本土確診病例,分別為15日新增病例的密接者和高風險人員。身為同事,沒有直接接觸史,為何“中招”?疾控人員在陽性國際郵件上有何發現?現有疫苗應對奧密克戎還有效嗎?記者第一時間專訪了海澱區疾控中心主任江初。

1、現住茉莉園一期的確診病例是15日報告新增病例的同事,為何沒有進行集中隔離管控?

江初:海澱區18日新增確診病例作為高風險人群居家隔離,判斷依據是此人跟15日新增確診病例沒有直接接觸。

所謂高風險人群,是指排查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離開後3小時至1天內出現在通風不良、空間狹小密閉場所的人員,或在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停留期間至離開後3小時內出現在可能造成汙染的區域的人員。

2、18日新增病例與此前報告病例沒有直接接觸史,為何“中招”?

江初:18日新增病例在15日新增病例發病期間,沒有與其直接接觸的經曆,但到訪過其辦公室。辦公場所多為密閉環境,冬天出於保暖目的,室內新風量減少,可能造成病毒較長時間停留。

加之18日新增病例由於身體原因,未能接種新冠疫苗。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感染風險增加。

3、17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起疫情的溯源情況:病例自述近期收發過國際郵件,不排除其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。此前,我們曾處理過新冠病毒“物傳人”的情況嗎?跟以往的經驗有何不同?

江初:這是北京首次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,此前海澱區疾控中心沒有處置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情況。曾經我們也在郵件包裹上檢測到過新冠病毒,但含量非常低,病毒在外界環境一般存活2到3天後活性會大大降低。而本次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郵件,在檢測過程中體現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時間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相关推荐